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食用氢化油及其制品卫生管理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30 06:33:08  浏览:8196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食用氢化油及其制品卫生管理办法

卫生部


食用氢化油及其制品卫生管理办法

卫生部令第5号

(1990年11月20日卫生部令第5号发布施行)


  第一条 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加强对食用氢化油及其制品的卫生监督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管理范围系指食用油脂经氢化、精炼而成的氢化油及其加工制品:起酥油、代可可脂和人造奶油等。

  第三条 生产车间应远离污染源,车间内有相应的更衣、防蝇、防尘和清洗、消毒等卫生设施。应不断改进加工工艺,采取管道化生产。生产加工过程中所用的工具、容器及各种设备应符合相应的卫生要求,在使用前进行清洗消毒,并保持清洁卫生。

  第四条 生产中所用食用油脂应符合卫生标准,代可可脂中的溶剂残留量必须符合GB 2716《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规定。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应符合GB 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原料用水应符合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第五条 原料、包装材料和成品均应有相应的存放仓库或场所。成品应根据生产日期妥善存放,防止污染或变质,仓库须有通风或空调设备。

  第六条 包装材料必须符合卫生标准和要求并有明显的标志。

  第七条 产品做到检验合格后出厂。生产食用氢化油的新产品时,必须向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卫生监督机构申报,经审查同意后方可投产。

  第八条 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对生产经营单位应加强经常性卫生监督,根据需要无偿采取样品进行检验,并给予正式收据。

  第九条 违反本办法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的有关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条 本办法由卫生部负责解释。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铜川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铜川市防雷减灾实施办法的通知

陕西省铜川市人民政府


铜川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铜川市防雷减灾实施办法的通知

铜政发〔2012〕51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事业机构:
  重新修订的《铜川市防雷减灾实施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铜川市人民政府
2012年8月14日


铜川市防雷减灾实施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雷电灾害防御(以下简称防雷减灾)工作,规范雷电灾害管理,保护国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防雷减灾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防雷减灾活动的组织和个人,应当遵守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防雷减灾,是指防御和减轻雷电灾害的活动,包括雷电和雷电灾害的研究、监测、预警、风险评估、防护以及雷电灾害的调查、鉴定等。
  第三条 防雷减灾工作,实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防雷减灾工作的领导和协调,组织有关部门做好防雷减灾工作,将雷电监测预警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同级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和财政预算,提高防雷减灾综合能力。
  鼓励和支持防雷减灾的科学技术研究和开发,推广应用防雷技术研究成果,提高防雷技术水平。开展防雷减灾科普宣传,增强市民防雷减灾意识。
  第五条 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在上级气象主管机构和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负责组织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防雷减灾工作。
  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做好本部门和本单位的防雷减灾工作,并接受同级气象主管机构的监督管理。
  第六条 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组织有关部门按照合理布局、信息共享、有效利用的原则,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雷电监测网、雷电灾害预警系统的建设,提高雷电灾害预警和防雷减灾服务能力。
  根据雷电灾害防御需要,按照职责开展雷电监测和雷电预报,及时向有关灾害防御、救助部门提供雷电信息,并向社会发布。
  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向社会发布雷电灾害预报预警信息。
  第七条 下列建(构)筑物、场所和设施的防雷装置应当经过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
  (一)《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规定的第一、二、三类防雷建(构)筑物;
  (二)煤矿、石油、天然气、液化气和其它爆炸、火灾危险环境物资的生产、销售、贮存场所及设施;
  (三)大型物资仓库、交通运输、通信、广播电视、医疗卫生、金融证券、文化教育、体育、重点文物、旅游、游乐场所、商场等社会公共服务场所和设施以及各类电子信息系统;
  (四)电力生产设施和输配电系统;
  (五)按照有关规定应当安装防雷装置的其他场所和设施。
  第八条 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单位,应当按照相应的资质等级从事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禁止无资质或者超出资质许可范围承担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
  第九条 防雷装置设计实行审核制度。
  建设单位申请新建、改建、扩建建(构)筑物设计文件审查时,应当同时申请防雷装置设计审核。防雷装置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防雷装置的设计审核。符合要求的,由负责审核的气象主管机构出具核准文件。不符合要求的,负责审核的气象主管机构提出整改要求,退回申请单位修改后重新申请设计审核。未经审核或者未取得核准文件的设计方案,不得交付施工。
  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在受理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工作。
  第十条 防雷工程专业设计的单位应当根据建设工程所在地的气候、雷电活动规律以及地理位置、地形、地质、环境和其他具体条件,按照国家有关防雷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防雷装置设计。
  第十一条 防雷工程的施工单位应当按照核准的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并接受当地气象主管机构监督管理。
  在施工中变更和修改设计方案的,应当按照原申请程序重新申请审核。
  第十二条 防雷装置实行竣工验收制度。
  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防雷装置的竣工验收。
  新建、改建、扩建建(构)筑物竣工验收时,建设单位应当同时向气象主管机构提出防雷装置竣工验收申请。
  负责验收的气象主管机构接到申请后,应当根据具有相应资质的防雷装置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进行核实。符合要求的,由气象主管机构出具验收文件。不符合要求的,负责验收的气象主管机构提出整改要求,申请单位整改后重新申请竣工验收。未取得验收合格文件的防雷装置,不得投入使用。
  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在受理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作出竣工验收结论。
  出具检测报告的防雷装置检测机构,应当对隐蔽工程进行逐项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负责。检测报告作为竣工验收的技术依据。
  第十三条 防雷装置实行定期检测制度。
  投入使用后的防雷装置应当每年检测一次,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环境场所的防雷装置应当每半年检测一次。对需要进行防静电接地保护装置检测的场所,在进行防雷装置检测的同时进行防静电检测。
  防雷装置检测机构对防雷装置的检测,应当执行国家防雷技术标准和规范,保证检测数据的真实、有效。防雷装置定期检测不合格的,使用单位应在规定期限内进行整改并申请复检。被检测单位拒不整改或者整改不合格的,防雷装置检测机构应当报告同级气象主管机构,由气象主管机构依法作出处理。
  防雷装置所有人或受托人应当指定专人负责,做好防雷装置的日常维护工作。使用中如发现存在隐患,应及时采取措施,同时向防雷装置检测机构报告,并接受气象主管机构和当地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的管理和监督检查。
  第十四条 下列建设工程在设计前应当进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评估结论作为建设工程防雷装置设计的依据,申请防雷装置设计审核时,同时提交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报告:
  (一)各类化工(油、气、煤、油页岩等)生产场所,炸药、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及易燃易爆品生产和储存场所;
  (二)供水、供气、供电等重要工程设施;
  (三)居住小区、体育场馆、大型商场、宾馆、医院、学校、车站等人员集中场所;
  (四)高层建筑、重点文物、通讯枢纽、大型物资仓库等特殊工程;
  (五)各类重点建设工程和投资过亿元的大型建设工程。
  第十五条 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按照有关规定组织本行政区域内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
  评估机构进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应当使用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站直接提供的雷电监测资料或者经过当地气象主管机构审查的雷电资料。
  第十六条 安装、使用的防雷产品应符合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使用要求,并在省气象主管机构备案。
  第十七条 各级气象主管机构负责组织雷电灾害调查、鉴定工作。
  遭受雷电灾害的组织和个人,应当及时向当地气象主管机构报告,并协助当地气象主管机构对雷电灾害进行调查、鉴定。
  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及时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气象主管机构上报本行政区域内的重大雷电灾情、年度雷电灾害情况。
  第十八条 从事防雷装置检测、防雷工程专业设计和施工的机构或个人,应当取得省级或以上气象主管机构的资质、资格认证。
  从事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机构或个人,应当取得省级或以上气象主管机构的考核确认。
  第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根据《防雷减灾管理办法》第三十三条规定,按照权限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涂改、伪造、倒卖、出租、出借、挂靠资质证书、资格证书或者许可文件的;
  (二)向负责监督检查的机构隐瞒有关情况、提供虚假材料或者拒绝提供反映其活动情况真实材料的。
  第二十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根据《防雷减灾管理办法》第三十四条规定,按照权限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一)不具备防雷装置检测、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资质,擅自从事相关活动的;
  (二)超出防雷装置检测、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资质等级从事相关活动的;
  (三)防雷装置设计未经当地气象主管机构审核或者审核未通过,擅自施工的;
  (四)防雷装置未经当地气象主管机构验收或者未取得验收文件,擅自投入使用的。
  第二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根据《防雷减灾管理办法》第三十五条规定,按照权限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应当安装防雷装置而拒不安装的;
  (二)使用不符合使用要求的防雷装置或者产品的;
  (三)已有防雷装置,拒绝进行检测或者经检测不合格又拒不整改的;
  (四)对重大雷电灾害事故隐瞒不报的。
  第二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导致雷击造成火灾、爆炸、人员伤亡以及国家财产重大损失的,由主管部门根据《防雷减灾管理办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给予直接责任人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三条 防雷工作人员由于玩忽职守,导致重大雷电灾害事故的,由所在单位根据《防雷减灾管理办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依法给予行政处分;致使国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2012年9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为5年。2006年12月25日市政府发布的《铜川市防雷减灾实施办法》同时废止。































关于发布《广州地铁票务规则》的通告

广东省广州市建设委员会


关于发布《广州地铁票务规则》的通告

穗建法〔2006〕757号

  《广州地铁票务规则》已按照市政府的规定审查通过,现予发布,自2006年12月30日起施行。

广州市建设委员会
二○○六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广州地铁票务规则

  一、定义

  广州地铁票务规则是指广州地铁在客运服务过程中实行的收费标准及票务处理原则。

  二、适用范围

  本规则适用于广州地铁单程票、普通储值票、中小学生储值票、老年人储值票、老年人免费票及羊城通交通卡(以下简称羊城通,羊城通异型卡除外)在广州地铁的办理及使用。

  纪念票及其他特殊票种按照发行公告的具体规定购买和使用;除本规则的条款,羊城通的购买、充值、使用及退换按发行单位有关规定执行。

  三、基本票价

  广州地铁线网票价按里程分段计价。里程分段计价办法为:起步4公里以内2元;4至12公里范围内每递增4公里加1元;12至24公里范围内每递增6公里加1元;24公里以后,每递增8公里加1元。

  四、车票的适用范围及优惠、免票规则

  1.单程票:适用于所有乘客。

  2.普通储值票:适用于所有乘客,享受9.5折的扣值优惠。

  3.羊城通:适用于所有乘客,享受9.5折的扣值优惠。

  4.中小学生储值票:适用于广州市内全日制中小学校、中专学校、技工学校、职业学校学生及身高超过1.1米的学龄前儿童,享受7折的扣值优惠。

  5.老年人储值票:适用于60-65周岁(不含65周岁)广州市老年人,享受5折的扣值优惠。

  6.老年人免费票:适用于65周岁及以上的广州市老年人,持票人可免费乘坐地铁。

  7.革命伤残军人、因公致残的人民警察、盲人分别凭《中华人民共和国伤残军人证》、《中华人民共和国伤残人民警察证》及《盲人乘车证》免费乘坐地铁。

  8.团体优惠:由单位或集体乘车30人或以上的,可享受9折优惠。

  9.一名成年乘客可免费带一名身高不足1.1米的儿童乘车,超过一名的,按超过人数购票,票价参考上述票价优惠规则执行。

  五、车票的办理及使用

  (一)通用规定

  1.乘客需凭有效车票进入地铁付费区,车票实行一人一票制,即乘客须使用同一张车票进、出闸,一张车票不可多人同时使用。

  2.每位乘客携带总行李重量大于等于20公斤、小于等于30公斤,外部尺寸长、宽、高之和大于等于1.3米、小于等于1.6米时,须加购2元行李票一张;总重量超过30公斤或外部尺寸长、宽、高之和超过1.6米的行李,一律不得携带进站乘车。

  3.对无票或持无效车票乘车的乘客,按出闸车站的线网最高单程票价补交票款。

  持无效车票乘车指:

  (1)使用的车票信息资料非经车票发行人允许进行了涂改、删除或损坏;

  (2)使用逾期车票;

  (3)持票人身份与使用车票种类的适用范围不符。

  4.身高超过1.1米的学龄前儿童须凭有效地铁车票乘坐地铁。

  5.乘客每次乘车从入闸到出闸的有效时限用以下公式计算:(线网的最远出行距离/列车的平均时速)+60分钟。其中线网的最远出行距离/列车的平均时速为乘客乘坐最远距离时的乘车时间,60分钟为乘客换乘及候车的时间。超过上述时限,须按出闸车站的线网最高单程票价补交票款,因地铁运营方面的原因导致的除外。

  6.乘客所使用的车票,不足以支付所到达车站的实际车费时,须补交超程车费。

  7.乘客乘坐一个车程既超时、又超程,须按出闸车站的线网最高单程票价补交票款,因地铁运营方面的原因导致的除外。

  8.车票已在闸机上验票而乘客未进闸的,可在20分钟内在本站免费处理。如乘客超过20分钟未进闸的,单程票作废并予以回收,持储值票(含羊城通)的乘客须支付所使用车票种类的当站最低单程票价后给予处理,因地铁运营方面的原因导致的除外。

  9.进闸时没有在闸机验卡区正常感应的车票(即没有进闸记录),出站时,单程票以出售站为出发站支付车费,储值票乘客须向票亭工作人员提供出发站车站名称后,进行处理。上述提及的出闸车站的线网最高单程票价是指乘客所在出闸车站至可到达的最远车站所需的车费。

  (二)车票的购买及申请:

  1.老年人需本人凭有效《广州市老年人优待证》(以下简称《优待证》)购买储值票,不可重复购买。

  2.老年人需本人凭有效《优待证》申请免费票,不得重复申请。

  3.广州市全日制中小学校、中专学校、技工学校、职业学校学生需本人凭有效学生证件购买中小学生储值票,身高超过1.1米的学龄前儿童需本人在场购买中小学生储值票,不得重复购买。

  购买中小学生储值票、老年人储值票及申请老年人免费票时,每张车票收取押金20元。中小学生储值票初始票值(储值票初始发售时,储存于票卡信息中,可用于乘车的金额)为50元,老年人储值票初始票值为30元。

  (三)车票的使用:

  1.单程票在发售当站、当天使用有效,出闸时由出闸机回收。

  2.使用中小学生储值票乘坐地铁时,须携带本人有效学生证件,以备核查。

  3.使用老年人储值票、老年人免费票乘坐地铁时,须携带本人有效《优待证》,以备核查。

  4.普通储值票、中小学生储值票、老年人储值票有效期为500日,到期须到车站票务中心进行免费延期后方可继续使用。中小学生储值票、老年人储值票延期时需本人出示有效证件。学龄前儿童需本人到现场进行车票的延期。

  5.老年人免费票每次使用前须本人凭《优待证》到车站票务中心进行处理,处理后的20分钟内必须进闸,否则需重新处理。

  (四)车票的充值:

  1.普通储值票、中小学生储值票、老年人储值票每次充值金额为50元的整数倍,最大余值为200元。

  (五)车票的退票:

  1.单程票在售出30分钟内、没有进闸记录且票内信息可以读取的,可在购票车站办理退票。

  2.普通储值票、中小学生储值票、老年人储值票和老年人免费票未损坏的,押金退还乘客。有以下任何一种损坏情况影响到车票再次投入流通使用的,押金不予退还:

  (1)车票上有孔、缺边、缺角;

  (2)票面被涂写或张贴异物;

  (3)票面有裂痕或有明显的折叠、刻划、扭曲痕迹;

  (4)票面有无法清除的污渍。

  3.普通储值票、中小学生储值票、老年人储值票能查询到车票余值的,车票余值退还乘客;车票芯片损坏不能查询到车票余值的,将根据票面的ID(车票号码)进行查询,若ID被磨花致使仍无法识别的,车票余值则不予退回。

  六、本规则自2006年12月30日起施行,至2011年12月31日终止,有效期为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