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铜川市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健康医疗保险试行办法补充规定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1 23:49:24  浏览:9131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铜川市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健康医疗保险试行办法补充规定

陕西省铜川市人民政府


铜川市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健康医疗保险试行办法补充规定

(1994年1月24日铜川市人民政府发布)

第一条 健康医疗保险办法实行一般职工建立个人帐户医疗保险和大病统筹医疗保险管理制度,老干部实行医疗保健管理制度。
   第二条 个人帐户医疗保险和大病统筹医疗保险由单位及市公疗办组织投保,市保险公司负责管理。老干部医疗保健,由市公疗办负责管理。
   第三条 市级领导实行医疗保健制度,即住院、转院、费用结算均由主管部门协助市公疗办统一办理。
   第四条 一九九四年个人医疗保险投保费金额为每人每年205元,其中财政160元,单位统筹20元,2个人集资平均25元。分个人帐户医疗保险资金和大病统筹医疗保险资金。
   (一)个人帐户医疗保险资金筹集范围为财政投保总额的50%加上个人交纳部分的资金列入个人医疗帐户。专款专用,余额结转使用并可继承。个人工作调动后,在市内并享受医疗保险的,资金可随本人转移;调外地或本市不享受医疗保险的,按资金节余总额的30%付给本人。
   (二)大病统筹医疗保险资金筹集范围为财政投保总额的50%加上单位筹集资金(人均20元,单位从福利费中列支)。
   第五条 投保
   (一)投保由市卫生局委托市公疗办统一代理。市公疗办核准享受保险医疗单位的编制人数,各单位将单位统筹资金和个人交纳资金交市公疗办,由市公疗办将市财政投保资金、单位统筹资金、个人交纳资金统一向保险公司投保。
   (二)距市区较远、就诊治疗不方便并有条件自愿管理的单位,可把财政投保资金核拨单位,超支不补,结余转下年使用。
   (三)自收自支单位直接向保险公司投保。
   第六条 个人帐户医疗保险的管理
   (一)个人帐户的资金,是将财政投保资金按投保职工工龄分不同楼次划拨个人名下的部分加上个人按工龄交纳部分而构成。
   (二)个人帐户医疗经费使用:在帐户所限资金范围内就医据实报销;超支部分由大病统筹资金按50%给予补助;医疗费用累计超过300元的,由大病统筹医疗保险按《试行办法》办理。
   (三)个人帐户资金构成及总数目由市公疗办统一在“公费医疗专用病历”上核定填写。保险公司依照投保人数、专用病历建立个人帐户和个人记帐卡。
   (四)个人医疗帐户报销办法:由驻院代表审核并在专用病历和报销发票上盖章,办理《铜川市医疗保险诊断治疗结转单》,由患者填写报销单后交单位,单位按月将医药费汇总编制报表。
   (五)门诊就医费用规定:处方值一般不得超过30元;一次性检查费一般不得超过40元。如有超过的,按《试行办法》第二十一条执行,并办理《铜川市医疗保险贵重药品审批单》和《铜川市医疗保险检查治疗批准单》,经驻院代表审核,由保险公司批准。
   第七条 大病统筹医疗保险管理
   (一)大病统筹医疗保险包括:
   1、门诊医疗费累计300元以上的;
   2、“危急重”病症住院一次性治疗超过300元的。
   (二)大病统筹医疗保险的自负比例按《试行办法》执行,自负金额累计超过500元以上者,个人不再自负。
   (三)报销时间为每季度核报一次,具体由各单位按个人填写的报销单逐月汇总《医疗保险汇总表》,并附患者的医疗保险结转单、双用处方、专用发票、住院病人费用专用分户帐及有关检查、贵重药品审批等手续,交市保险公司审核后每季度第一月初拨给上季医药费。
   (四)患者住院管理
   1、患者驻院时,由患者或委托他人填报《大病统筹医疗保险报销申请表》,加盖单位公章,由驻院代表审核登记,出院时由驻院代表审核出具结转单。
   2、需转诊的,由所在定点医院主治大夫出具诊断证明、书面转院理由说明,在医院办事转院介绍信,到市保险公司办理转院手续。否则,所发生的医疗费用自理。
   3、住院床位费标准:一般病人按普遍床位报销;对于传染病和需要抢救的病症床位费,可根据有关证明,按实际发生的床位费报销。
   第八条 适用范围:
   (一)1949年9月30日以前参加革命的老干部;
   (二)二等乙级以上革命残废军人;
   (三)市级领导。
   第九条 医疗经费由财政单项列支。
   第十条 就医及报销
   (一)定点医院的选择要本着就近方便的原则。退休、因公外出、经批准休假、回原籍、在外地居住等人员可选择就近的乡镇以上卫生院就诊(不能随意在个体行医者或私人处看病)后凭发票、治疗病历和诊断证明报销,有条件的需附专用处方。此条也适用于退休、因公外出或批准休假的其他享受医疗保险的人员。
   (二)特殊情况用药量的限额,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出院带药一般由大夫视病情控制在十日量内。
   (三)1937年7月7日以前参加革命的老红军,其就医治疗优先照顾。用药可按《基本用药目录》适当放宽,医疗服务项目适当扩大,因病情确需要治疗费、药品费用据实报销。
   (四)住院管理
   1、患者因病情确需住院,由主治大夫出具病情证明,由市公疗办盖章后办理住院手续,不得挂名住院。
   2、需转诊的由所在定点医院主治大夫出具诊断证明、书面转院理由说明,在医院办理转院介绍信后,到市公疗办办理转院手续。否则,发生的医疗费用自理。
   3、床位费标准:老干部按两人间或三人间床位费用报销;老红军、市级现职领导按单人房间床位费用报销。
   第十一条 我市医疗保险是一项社会保险试点工作,由市卫生局、体改委及市公疗办监督管理。要定期审计保险公司医疗经费的管理工作,做到帐务明确、公开。保险公司要定期向市卫生局及市公疗办填送报表,定期公布医疗保险经费报销执行情况。保险公司住院代表要每日汇总日报,每旬汇总旬报,并逐旬将《个人帐户医疗保险费汇总表》、《大病统筹医疗保险经费汇总表》送交市卫生局及市公疗办、市保险公司。市卫生局委托市公疗办负责对保险公司的工作进行检查监督。
   第十二条 医疗保险管理机构要建立健全监督检查制度、医院管理制度、奖罚制度、驻院代表管理制度和患者管理制度,并定期到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检查。保险公司要加强对定点医院、驻院代表的管理,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并签订协议或合同,增加约束机制。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经常到定点医院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 时处理。对违犯有关规定的要严肃处理,必要时可给予经济处罚;对模范执行政策的单位和个人,要按有关规定予以表彰和奖励。
   第十三条 医疗保险经费是专门用于广大职工就诊医疗的费用,任何单位不得挪用或提取其它费用。
   第十四条 工伤的处理除按《试行办法》的规定办理外,其它问题可参照《民政部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民警察伤亡扶恤如何处理的通知》(民<1989>优字34号)执行。离退休人员受聘期间工伤,由聘用单位承担医疗费用。
   第十五条 本规定和《试行办法》有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
   第十六条 本规定由市卫生局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 各县区可参照此规定,结合当地实际,制定相应的政策。
   第十八条 本规定从一九九四年元月一日起执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齐齐哈尔市殡葬管理条例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人大常委会


齐齐哈尔市殡葬管理条例

(2003年9月26日齐齐哈尔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2003年12月13日黑龙江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批准 2003年12月16日齐齐哈尔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6号公布)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殡葬管理,深化殡葬改革,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殡葬活动及其管理。

第三条 市民政局为本市殡葬事务的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民政部门),负责全市的殡葬管理工作。县(市)、区民政部门负责所在行政区域内的殡葬管理工作。

公安、工商、卫生、规划、国土资源、物价、建设、城管和民族宗教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协同民政部门做好殡葬管理工作。

第四条 殡葬工作应当积极、有步骤地实行火葬,改革土葬,节约殡葬用地,革除丧葬陋习,提倡文明、节俭办丧事。

第五条 在本市死亡的公民,除符合土葬规定的以外,应当实行火葬。按照国家规定允许土葬而自愿实行火葬的,应当鼓励和支持,他人不得干涉。

第二章 遗体处理和丧事活动管理

第六条 办理遗体火化手续,应当提供下列证明:

(一)本市居民死亡后,应当提供国家规定的卫生医疗机构或者街道办事处、村民委员会出具的死亡证明和户口所在地公安机关出具的户口注销证明;

(二)非本市居民在本市死亡后,比照本条第一项处理;

(三)本市非正常死亡者和无名遗体,应当提供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出具的死亡证明。

第七条 无人认领的遗体,由公安机关确认身份或者办理相关手续后,通知当地民政部门运送。

患传染病死亡者和高度腐烂的遗体,按照有关规定处理后,应当及时火化。

第八条 具备遗体统一存放条件的县(市)、区,应当将遗体统一存放到民政部门的殡仪服务机构。

第九条 遗体的运送业务应当由民政部门的殡仪服务机构承办,禁止其他单位和个人经营遗体运送业务。

第十条 因特殊情况,需将遗体运往异地火化的,应当由死亡者居所地县级以上民政部门批准后办理运送手续。

第十一条 国家允许土葬的,应当在指定地点土葬。

对未按照规定土葬或者平毁后又重新复起的坟头,由各级民政部门责令坟主家属限期平毁;逾期不动者,由当地政府组织强制平毁。

第十二条 提倡不保留骨灰。如果需要保留骨灰,可以寄存在殡仪馆,安葬在墓地或者骨灰林,也可以寄存在乡(镇)或者村自建的公益性骨灰堂内。

第十三条 禁止在火葬场以外的公共场所搭设灵棚、焚烧遗物和冥币、抛撒纸钱等行为。不得妨碍公共秩序和公共卫生、污染环境以及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

第十四条 殡仪服务机构的服务项目,应当由所在地的民政部门批准并实行行业管理。各项收费应当按照物价部门批准的标准执行,并且在醒目的位置公示。

第十五条 殡仪服务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按照约定的时间、地点运送遗体;

(二)对殡仪专用车辆和用具,一次一消毒,保持卫生,防止疾病传染。

第十六条 死亡者家属或者单位合法权益受到殡仪服务机构或者工作人员侵害时,可以向当地民政部门投诉,民政部门应当及时受理,认真查处,尽快答复。

第三章 殡葬设施和殡葬用品管理

第十七条 殡仪馆建设由市、县(市)民政部门提出方案,报同级人民政府审批。

建设经营性公墓,由市民政部门审核同意后,报省民政部门审批。

农村为村民设置公益性墓地和骨灰堂,由乡(镇)人民政府提出方案,县(市)、区民政部门审批,报市民政部门备案。

第十八条 经营性公墓用地应当为国有土地(占用集体土地应当征为国有),土地使用权以出让方式供给,公墓管理单位和墓穴认购者拥有使用权。公墓管理单位必须与墓穴认购者签定合同,明确墓穴的使用年限和面积。

乡(镇)和村为当地农民设置的公益性墓地和骨灰堂,不得安葬村民以外的人员,不得对外经营。其中,占用国有土地的,由县级(市)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以划拨方式供地;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占用集体土地的,由县级(市)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批准并进行地类变更登记。

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出租、转让、炒买炒卖墓穴。

第十九条 下列区域内禁止建造墓地:

(一)耕地、林地;

(二)公园、风景区、名胜古迹和湿地、文物保护区;

(三)水库、江河堤坝和水源保护区边缘3000米以内;

(四)铁路及公路主干线两侧各1000米以内。

上述区域内现有的坟墓,除受国家保护,具有历史、文化艺术、科学价值的以外,应当限期迁移或者深埋,不留坟头。

第二十条 从事殡葬用品生产、经营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持有经县级以上民政部门审核发给的《黑龙江省殡葬用品生产经营准许证》。

第二十一条 从事殡葬用品生产、经营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审批的营业范围组织生产、经营。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生产、经营冥币、纸人、纸马等迷信殡葬用品。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二条 国家规定应当火葬而私自土葬的,由死亡者居所地的县(市)、区民政部门责令其火葬,拒不火葬的,予以强制火葬,其费用由当事者承担。同时,县级以上土地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土地管理规定给予处罚。

第二十三条 非殡仪服务机构经营遗体运送业务的,由县级以上民政部门予以取缔,并处10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四条 生产、经营迷信殡葬用品或者未取得殡葬用品生产经营准许证擅自生产、经营的,由县级以上民政部门会同工商部门没收全部成品、半成品以及违法所得,并处500元至1000元罚款;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处1倍以上3倍以下罚款。

第二十五条 在公共场所停放遗体、搭设灵棚的,由县级以上民政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处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对擅自经营遗体存放业务的单位,处5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

在火葬场以外的公共场所焚烧遗物和冥币、抛撒纸钱的,由县(市)、区城管部门予以制止。

第二十六条 公益性墓地和骨灰堂安葬本乡(镇)和村以外人员骨灰的,由县(市)、区民政部门责令限期迁出;收取经营性费用的,处1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七条 殡仪服务机构未明码标价的、超标准、超范围收费以及擅自立项、擅自定价的,由物价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依法予以处罚。

第二十八条 民政以及相关行政管理部门的执法人员,在履行职责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不履行法定职责,营私舞弊,侵害殡仪服务机构、殡葬品生产经营者、死亡者家属合法权益的;

(二)利用职务便利索取或者收受财物的;

(三)违反规定进行处罚的;

(四)其他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分的行为。

第二十九条 殡仪服务人员向死亡者家属索取和收取财物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触犯刑律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一条 本条例自2004年2月1日起施行。


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设立省人大常委会地区联络组的决定

福建省人大常委会


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设立省人大常委会地区联络组的决定
福建省人大常委会



(1981年12月30日福建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


为了加强与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的联系,决定在七个地区设立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地区联络组,作为省人大常委会的派出机构。



1981年12月30日